编者按:2016年1月22日上午,厦门市党校系统2015年度教学研讨会在市委党校召开,本次教学研讨会的主题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讨党校教学如何突出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如何进一步完善教学布局,提高教学质量。以下为研讨会发言提纲集萃。
厦门市党校系统2015年度教学研讨会发言提纲集萃
突出主业主课 不断提高党校办学质量和水平
张昆明
(中共厦门市思明区委组织部副调研员、区委党校、行政学校副校长)
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是党校的主业,是党校的主课,是党校的看家本领和兴家本钱。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党校姓党,决定了党校工作的重心必须是抓住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这是对党校办学的科学定位和对党校优势的精准把握,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党校离开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这一特色和优势,就会失去存在的理由和价值。曾经一段时期,党校的主课内容“走样变调”,搞了很多其他方面的知识、技能、兴趣的东西,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实效性不强;主课时间“缺斤少两”,片面强调党员干部时间紧、工作忙,干部教育培训时间特别是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时间缩水现象比较突出;重要阵地“缺失被占”,国防、安全、保密、科普、统计和生态文明、妇女儿童保障教育等纷纷要求纳入党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区长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明确规定生态文明教育课时比例要占党校每学期全部课时的10%;青年学习沙龙工作室、青年干部演讲协会、中国口岸协会厦门培训基地、女干部培训中心、厦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鹭江讲坛举办点、团员教育培训基地、保密教育基地等更是在校园内争地抢位。这些现象和问题如果不解决,到头来,就会“荒了自己的地,耕了别人的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制约党校事业的发展。
党校作为“三个阵地一个熔炉”,必须把主业主课作为党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安排来推进,切实做到工作围绕主业主课展开、资源向主业主课聚集。
一、要统筹规范教学布局,确保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主课地位不动摇
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按照“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布局,规范主体班次的设置和学制,科学安排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教学单元,形成科学的主业主课体系。一要坚持主课地位不动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是党校的主课,是党校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必须重点抓好的教学内容,所有主体班次都应当在教学安排中充分体现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课地位。二要坚持主课内容不减量,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中心内容,把党性教育这个共产党人的“心学”作为主要内容,搞好教学模块的设计、教学时间的统筹、教学内容的安排,切实做到主课内容不“走样变调”。三要坚持主课时间不缩水,要严格按照主课在党校教学安排中不低于总课时的70%、党性教育课不低于总课时的20%的要求,落实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时间,切实做到主课时间不“缺斤少两”。
二、要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不断增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实效性
要积极推进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机制创新。要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和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按照上级关于广泛开展“三学一做”活动的部署要求,优化主课课程设置。一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理论教育的中心内容,引导学员系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守共产党员精神追求。要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中之重,做好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员头脑工作。要强化党性教育,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开展党史国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开展道德品行教育、法治思维教育、反腐倡廉教育,强化党章党规党纪教育。二要强化问题导向、实践导向、需求导向,注重回答学员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高主课吸引力。三要优化教育教学方式,倡导和运用研讨式、案例式、体验式、情景模拟式教学和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不断提高主课实效性。四要创新完善教研咨一体机制、教学计划生成机制、教学考核评估机制、教学激励机制,催生主课名师,使主业主课后继有人。
三、要创新工作指导模式,积极提升主课教学的系统优势和整体功能
上级党校对下级党校的业务指导,对推动党校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市委党校要发挥中心带动作用,履行区域内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职能。要按照“师资联训、教研互动、基地合用、资源共享”的思路,统筹协调、上下联动,积极提升市、区党校主课教学的系统优势和整体功能。一要规范班次学制,督促指导建立进修班、培训班、专题研讨班等完备的主体班次体系。二要统一教学计划,规范设计教学布局,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合作开发课程体系。三要整合师资资源,建立全市党校优质师资库,实现师资共享。四要统筹基地建设,建立现场教学基地评选机制,共享共建现有基地,共同开发新基地。五要组织科研协作,协调科研组织与服务,促进市、区党校在信息共享、课题联合申报、研究过程、成果推广等方面的协作。六要指导队伍建设,区分层级责任,健全党校行政干部、教学科研人员的教育培训机制,不断提高党校队伍整体素质。
集美区委党校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工作思路
中共厦门市集美区委党校
全国党校工作会议是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一次谋划党校工作与发展的重要会议,会议系统阐述了“党校姓党”原则,并针对党校各方面工作提出了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我校在总结和梳理干部培训工作的基础上,按照中央会议精神,提出以下几点工作思路:
一、坚持从严治校、加强校风、学风建设
从严治校是落实党校姓党的重要保障。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党校是教育培训党员干部的熔炉,应在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等方面带好头、示好范。坚持严以治校、严以治教、严以治学,把“三严三实”要求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处处体现高标准、严要求,使学员在学习中受到春风化雨的思想引导、潜移默化的党性教育,自觉地养成优良作风。采取“三个从严”加强校风、学风建设。 一是严制度,狠抓落实。认真落实中组部《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及干部参训的“十不准”要求,把反对“四风”落实到党员干部培训的全过程。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中共集美区委党校学员管理制度》,细化考勤制度和请销假制度,加强学员管理、切实改进干部教育培训风气,健全干部教育培训登记管理制度。将干部学习培训情况和考核结果如实记入干部信息库,并将重要培训情况纳入干部人事档案。二是严管理,端正学风。坚持班主任跟班制度。培训期间班主任全程跟班管理,负责授课教师的联络、研讨课及现场教学的组织、学员考勤及学员鉴定工作。班级划分小组、选定班干部和组长,组建临时党支部,学员按排定座次和桌牌对号入座,班、组长协调配合班主任组织教学、开展研讨等。三是严考核,以评促建。制定科学实用的评估办法,将评估工作落实到课前、课中、课后各个教学环节,在教学工作中严格考核、认真评估,及时汇总反馈测评情况和学员需求信息,健全干部学习培训考核评价制度,全面考核干部的学习态度、学习表现和党性修养等情况。
二、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课地位
党校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根本目的,就是让进党校学习的干部更好掌握党的理论、接受党性教育,打牢坚定理想信念的根基。在课程设置上,我校坚持以加强党性修养和锤炼良好作风为主线,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丰富教育形式,把党性教育贯穿于领导干部培训学习全过程,做到“三个凸显”:一是凸显党性主题,设置理论专题和党性教育单元。在党校各类班次中,设置基础理论专题和党性教育单元,以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为主线,加大干部理论武装和党性教育的分量,突出理论教育与党性教育,增加课程比重,强化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力争党性教育在各类班次中实现全覆盖。二是凸显实践育人特色,开发现场教学点,丰富教育形式。开发城内大型教育基地,把嘉庚纪念馆作为党性教育的现场教学点,融入美丽厦门、人文集美的发展战略,在全区党员干部培训中进一步继承和弘扬嘉庚精神。增加城外党性教育的委托培训,依托井冈山干部学院等红色教学基地成熟的培训模式、富有特色的现场教学、军训、体验式教学等开展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三是突显思想教育,突出党性修养、理想信念、道德责任课程。坚持把党性教育作为理论教育的基石,开展弘扬嘉庚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设“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道德危机时代的社会责任”等专题,采取专题讲座、现场教学、观看警示片、分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真正达到触及灵魂、震撼心灵、提升素质、锤炼党性的目的。
三、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执教能力水平
以建设学习型党校为动力,加强和谐党校建设,充分挖掘和调动党校教职工的潜能和积极性,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规范考勤管理,提高管理的活力和效率。坚持机关学习制度,形成机关学习风气。营造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浓厚学习氛围。
依托市、区党校、大学院校、社科机构、专业干部等,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各种类型专家学者参加的专兼结合、内外并存的师资队伍。将党校教师进修学习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完善知识更新机制,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到上级院校进修培训、跟班学习,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从党校的实际出发,努力为教师提供多途径的科研条件,利用主体班次外出考察和区里搞调研活动的机会,组织部分教师参与,鼓励教师参与不同形式的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党校的教研工作跳出校门、走出课堂,深入基层。积极为参公人员的内外交流创造条件,支持干部参与其他党政机关的挂职锻炼,保持党校干部队伍的活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的党校教职工队伍,提升党校执教水平,推动党校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为我区党员干部筑牢思想基础、提升能力素质提供有力保障。
发挥党校教育立根固本作用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
陈世界
(中共厦门市同安区委党校教务室主任、高级讲师)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加强党的建设、更好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战略高度,紧紧围绕坚持党校姓党,深刻回答了事关党校事业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区级党校要坚持用党校姓党统领党校工作。党校姓党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作为党校必须有高度的政治清醒和思想自觉,确保一切教学活动、科研活动、办学活动都坚持党性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路线,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定不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看齐意识,党校各项工作都必须围绕中央、市委、区委决策部署进行。
党校要发挥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阵地作用,紧紧围绕增强领导干部理论功底,要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主业,科学设置课程,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改进方式,提高党性教育实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着力提高干部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近年来,我校不断探索办班模式,完善教学布局,提高办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主要做法是:
一、对接上级党校(高校)调知识。区级党校教学力量簿弱,主要借助市委党校师资力量,将市委党校的优质课请进课堂,突出党的理论教育。
二、跳出同安抓培训,面向先进地区学经验。开展异地培训教育,如到井冈山年轻干部培训中心有针对性开展党性修养教育或到上海、江、浙等发达地区学习其先进经验。
三、深入基层抓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围绕“富美同安”建设,结合区情开发现场教学点,让学员深入基层,以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如开发了“中共闽南地委厦门工委旧址”现场教学点、同安新城建设教学点、同安区人才创业园教学点以及“富美乡村”体验教学点——“美丽溪林,共同缔造”和军营村、白交祠村高山党校教学点,让学员深入第一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探索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得实惠的路子。
突出理论和党性教育 打造培训工作新亮点
中共厦门市翔安区委党校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就必须把党校姓党根本原则全面贯穿于党校工作始终,坚持一切教学活动、一切办学活动都坚持党性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路线,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让党的旗帜在党校上空高高飘扬。为此,必须不断完善教学布局,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着力夯实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基础。
一、教学布局,要坚持“一条主线”,突出“党魂”
要紧紧围绕“强化理论教育和党性锻炼,切实增强干部的政治信仰和素质能力”这一主线,着重加强学员的党性教育,增强党性教育的实效。
一是优化教学课程设置。要形成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心,以理论武装、党性锻炼、市情市策、能力提升等四个方面为重点的教学布局,并注重将党性锻炼体现在全过程、贯彻培训始终。围绕这一布局来设计教学计划,通过提高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占全部课程的比重来优化课程设置。二是改进教育内容设计。在每个主体班都应设置专门的“党性教育单元”。针对干部成长的特点和需求,规范主体班次的设置和学制,围绕党史党建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国梦等相关内容来开设专题课。三是确保教学时间到位。针对不同班次的学制长短,党性教育课不低于总课时20%的要求,学制为一个月的主体班,党性教育时间应不少于一周;学制为两个月的主体班,党性教育时间应不少于十天;学制为三个月的主体班,党性教育时间应不少于十五天,确保党性教育时间到位。四是注重会议精神解读。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央和地方历次会议,把贯彻会议精神作为重点任务,及时充实到具体教学中,采取常规培训、集中轮训和送课下基层的方式,以深刻领会精神实质为目的,强化对学员的理论武装和思想指导,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并运用和借鉴国外政党执政经验,结合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进一步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锻造品质,要完善“两种模式”,突出“党性”
坚持开放式培训模式,把“现场教学”和“异地培训”更好地结合起来,优化结构,提高授课质量,形成党性教育新优势,突出党性锻炼,锻造学员的意志和品质。
一是搞好现场教学。要结合学员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正面典型教育和警示教育。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党性教育资源,建立党性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如:组织学员到烈士陵园、检察院警示教育展览厅、党史纪念馆等进行现场教学,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加强党性锻炼结合起来,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树立法治意识,筑牢思想防线,坚定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宗旨观念,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行和精神境界,促进党员干部做到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做模范榜样。二是抓好异地培训。借助于丰富多彩的异地培训,可以使学员接受到最新的理念和理论信息,打破地域限制,丰富、拓展知识视野。本地党校由于受师资结构、研究条件等限制,不能完全满足干部的学习需求。开展异地培训,邀请异地高校、党校甚至异地党委政府领导上课,可以使学员学到在本地接触不到的知识,有效地拓展学员的知识界限。如高校培训可以使学员接触到前沿理论,可使学员了解到理论与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相结合的最新动态。当培训活动跳出本地限制时,异地培训机构异样的培训理念、培训方法、教学方式以及教师的面孔、特长等都给学员以全新的感觉,有助于消除培训疲劳,等等。尤其是到红色革命圣地开展革命优良传统教育,对增强学员的党性锻炼和修养更有直接效果。总之,用好异地培训资源,可大大提升干部培训效果。
三、挖掘潜能,要搞好“三位一体”,突出“党味”
党校一定要突出“党”字,“党”的味道要很浓。要充分发挥学员在培训的主体作用,形成“自我管理、主题活动、学员讲坛”三位一体的党性锻炼新局面。
一是促进自我管理。学员管理既是提高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同时本身也是一种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要将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融入培训全过程。在学员管理过程中,要注重由“堵”向“疏”转变,由他律向自律转变,从深层次培育学员遵章守纪的动力源,让学员在“充电”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党性党风党纪意识。组织学员召开组织生活会,就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深刻剖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通过党性分析,使广大学员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党性理论和党性修养的基本知识,自觉地增强自我修养和自我锻炼。二是举办主题活动。举办 “讲党史、增党性、争先锋”的主题活动,让学员们通过讲责任、讲党史、表决心,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形成了“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增强了全体党员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进一步激发了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蓬勃生机、创造活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三是设置学员讲坛。培训中要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性作用,挖掘学员自身的思想理论资源,一改以往“老师讲学员听”的单向授课模式,采取由学员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自主申报课题讲课。这一教学模式,既调动了学员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又充分利用了学员中的培训教学资源,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为党校课堂增添了新的色彩。
坚定做好理论教育与党性教育的自信
杨正武
(中共厦门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校要旗帜鲜明,大张旗鼓讲马克思主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共产主义;旗帜鲜明,大张旗鼓讲党的性质、讲党的宗旨、讲党的传统、讲党的作风。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真经”。其实就是要求党校工作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不要太在乎外国人会怎么评价,自己要有“准星”、自信,国际上真正的有识之士对党校的办学成就也赞誉有加。其实就是要求党校工作要坚定制度自信。总之,坚定做好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这个主业主课工作的自信,就是“三个自信”在党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坚定做好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自信,一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的自信。真学真懂了就会有这份自信,立足这份自信才能进而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和与时俱进。二要坚定对党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的独特价值的自信。那些经过血与火的考验而积淀下来的传统和经验,是党的制胜法宝,必将在各个时代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基于这份自信,才能进而实现历史资源的发掘利用和历史经验的总结运用。三要坚定对党员干部的价值判断和是非辨别的自信。坚信有价值有意义的思想必然能够受到学员欢迎。四是坚定对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所能形成的正能量的自信。
互联网思维视野下提高党员干部党性教育成效初探
张公政
(中共厦门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讲师、博士)
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产生了一股对工业文化逆袭、寻求人的灵性的一场深刻思想变革,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作为全球合作化的产物——互联网诞生。互联网自身起源于开放、分享、合作、自下而上的互联网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初的技术革命已经决定了社会变革的所有方向,亦是超越人类所有经验的一次变革。信息越来越高效、透明、自由,中间层加速消失,各种事物、营销模式、思维方式被重新定义,固有价值观加速消解、被颠覆甚至重新整合,各类社会思潮混杂在一起。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党校承担着为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务,必须坚持党校姓党这个根本工作原则。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各级党校要把党性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党的宗旨教育,把党章和党规党及学习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互联网时代,党员干部的需求渐次提高,同时对党校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提高党校党性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以及在互联网思维下如何提升党性教育的质量与效果,就成为当下我们应该重点思索的重点问题。
一、牢牢把握“理想信念”这个主线
互联网思维的一个重要特质即是“去中心化”,“去中心化”之意并不是无中心,而是多中心,并且中心不断变化、更迭。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社会价值“去中心化”不可避免的冲击着党员干部的固有知识体系与价值观念。例如,某些微信平台推送的时政述评、个人记忆、随笔杂论等类文章,其以追求学术自由、精神独立、人性分析为着眼点,吸引大众眼光。党员干部在吸收新思想、新知识,由过去依赖书本知识到当今依靠新媒体资源,往往产生出一些消极的想法。更有少数党员干部在信仰方面产生偏差,以宗教信仰代替党的理想信念,对党史、军史产生诸多怀疑甚至是批判。不可否认的是这类文章具有自身独特的学术价值,但其隐含的深意是否有不合时宜之处。如果不加以纠偏,就会造成党员干部对党忠诚的理想信念动摇。
互联网思维视野下的党性教育核心在于牢牢把握住“理想信念”这个主线不放松。首先,认真研判党员干部的思想动态。通过与党员干部的日常交流及时掌握、把脉党员干部思想动态,以此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从理论上回应党员干部的关注焦点,做到重大理论“不缺位”。其次,将“理想信念”贯穿于党性教育课程的全部。党性修养作为党员干部党校培训的必修课程,始终要围绕“理想信念”这个主旋律展开,而并非仅限于“坚定理想信念”一课。党性修养与锻炼课程单元各课程通过多视角、多元化渠道,阐明当下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对于那些不合时宜的社会思潮进行学理性辨析、批判,凝聚党员干部共识。最后,理想信念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一脉相承,将其作为党员干部的文化自觉。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猛,按照西方传统的社会发展理论来看,中华传统文化应该随着经济形态的发展而发生变异,但一个很明显的悖论是在广东、福建等最先开放的地方,反而出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回归。这就说明中华传统文化已深深根植于中国人的骨髓之中,成为中国当代文化的底色。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与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一脉相承,以理想信念为主轴,打通理想信念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脉络,将理想信念与中华传统文化一道作为党员干部的文化自觉,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
二、突出党性教育的问题导向意识
移动互联网使得人们获取信息更加便捷、高效,各种类信息层出不穷,当然亦不乏一些媒体为吸引读者,放大负面新闻效应,造成某些党员干部心态恐慌、思想混乱等。随着80后新生代干部群体的出现及其知识获得的多元化与知识构成的系统化,党性教育课程的难度逐渐加大。例如,在《谷文昌精神及其当代价值》互动研讨课上,某些年轻干部在评价谷文昌这样的典型人物时提出谷文昌这样的人物是否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与缺点,并将杨奎松先生在东方历史评论中的文章《历史研究中的人性取向》作为其观点的出发点。还有部分处级干部直接将谷文昌比喻为佛教中的“菩萨”,试图阐明谷文昌在东山的功绩等。又如,在《学习党章,依规守纪》的课堂上有些学员比较关注党在选人用人上的导向,党内法规制度的建设与实践等。学员提出的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互联网思维下,提高党性教育成效的着眼点在于发现、分析、回答党员干部在实践当中的疑问,以问题导向为聚焦,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一)及时了解动态,确保有备无患。互联网时代,知识更新换代加速。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便捷,使得更多党员干部更多依赖于移动互联终端。作为党性教育教师来说,首要的便是要第一时间了解“两微一端”(微信、微博、客户端)的相关信息,并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做出相应判断及回应。(二)以党员干部关注焦点为导向。针对党员干部的疑惑,党性教育教师率先将问题融入教学内容,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重大问题的学理性分析与解读,从理论上武装党员干部头脑,使其做到在重大立场上站稳脚跟,在重大理论问题上不疑惑。(三)增强相关问题预见性。互联网时代,通过对相关事件的解读与释疑,不能满足党员干部对于党性教育的需要,其更多关注事件的发展趋势。这就给党性教育课程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通过辩证思维、历史思维把握事件走向,提升党性教育课程质量。
三、搭建党性教育与其他社会思潮对话的平台
互联网时代,一切事物被重新定义,学科之间的壁垒逐渐打破,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程度越来越深,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对现有学科体系具有破坏性与建设性。党建学科作为一个单独的学科体系,党性教育作为党建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亦不能自外于该潮流之外。从社会功能和社会地位来说,当代中国思潮格局可以表达为“一主多辅”,“一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潮,“多辅”是其他社会思潮。从存在方式来看,分为相互影响的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学术理论,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代新儒学体系、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宪政社会主义等。第二个层次是思想倾向,又如虚无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民粹主义等。当代中国思潮具有多元化、冲突与融合并存、社会渗透增强以及新载体模式等特点。社会思潮的多元性、复杂性冲击着固有的党性教育体系。
互联网思维下,提高党性教育成效的重点在于搭建党性教育与其他社会思潮对话的平台,对其他社会思潮从根源上进行有益辨析,发掘党性教育与其他社会思潮的不同之处,重视主流建设,从理论上提高党性教育课程的质量。第一,凝聚和培育党员干部共识。这其中包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历史的、现实的、价值的多种共识。第二,加强党性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党性教育课程模式。在吸收各家各派有益成分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增强党性教育的解释力度和思想空间。第三,加强对各文化思潮的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本质并把脉动态,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
总之,新时期提高党性教育成效的重心在于运用互联网思维,及时了解掌握网络动态与党员干部思想情况,以“理想信念”为主旋律,通过问题导向分析,抓住当前党的重大理论、现实问题,做出及时、高效的回应。同时,关注当代社会思潮动向,抓住本质并进行深刻分析,搭建党性教育与其他社会思潮的对话平台,吸收有益成分。以此来构建党性教育课程的新思维、新模式、新路径。
教学对象的代际分析
邓 辉
(中共厦门市委党校统战理论教研部副教授)
随着近几年党校培训任务的增多,党校培训对象也呈现出多层次性。仅从年龄层次上看就有60后、70后、80后、90后及少数的50后五个层次。因代际的不同,学员本身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其实学员特点的不同是因应时代的变革的。根据科学研究,一个人基本价值观的形成大约在18岁左右,而价值观的根源在于这个人所处的时代,这个时代所追求的内容就成了该时代社会上大部分人衡量自己成功的标准。据此可以对我们的主要学员群体进行粗浅的分析。60后的一代培训对象,基本价值观形成于改革开放初始时期,而后经历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洗礼,所以这一代大部分人将对物质满足的追求看作成功的标准,政绩观念较强。因此追求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十足,学习能力较强。而在他们追求物质满足的同时,经济社会领域的各项法制规章尚未明晰或处于转变之中,所以这一代人变通能力较强。 70后一代官员,价值观基本形成于90年代初,这批人经历了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同时也经历了国家政策大幅度调整的时期,这批官员有相当一部分是从社会底层成长起来,在他们开始服务社会的时候,国家办社会的福利政策取消,他们能拥有今天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条件,很大部分有赖于自我奋斗,自我认同感较高,也更强调社会对他们的认可即自我价值的实现。80、90后一代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社会阶层分化已经基本形成,能走上公务员工作岗位的这批人,大都具有相似的社会背景,基本上处于中等社会阶层,这部分人的追求更加多元化,更强调内心的自我满足,对于外部评价的重视较不如前两代人。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教学内容对不同群体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在教学中除了强调问题导向外,价值导向一定要居于首位。避免因强调问题导向,而导致就事论事,解决了一个问题而带来一系列无穷的问题。而经验导向的教学内容则对年轻干部群体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因为创新的起源在于对旧有实践和问题的彻底了解。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突出党性修养
康晓丽
(中共厦门市委党校统战理论教研部讲师、博士)
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强调,“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这段话对于指导党校开展党性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党性教育面临新挑战
近年来,干部代际更替特征明显,越来越多的70后进入厅级干部队伍,80后干部开始进入处级干部队伍,并且在未来3-5年内,他们将成为相应队伍的主体。与50后、60后相比,70后80后知识扎实,对党的历史了解相对少一些,特别是信念和传统文化方面有所欠缺。作为党的干部,如果对党的历史不尽了解,对党会有感情吗?特别是火红的革命年代已远去,革命传统如何传承?
我认为,现阶段做好党性教育,要找到年轻干部认识事物的规律。比如,50后、60后党员干部到党校学习,大都怀着“虔诚”的心态;但70后、80后党员干部来的时候更多是揣着问题而来,会有更多的思考。这就要求我们把党性教育的课堂打造成一个互动的课堂,让学习成为一个探究的过程。党性教育要转型,由简单灌输式向生动活泼的主动探究式学习转变。
个别人认为,历史经验过时了,新办法才管用。党性教育就是要破除这种历史和现实的割裂感,让党员干部认识到历史是一脉相承的。历史与现实如何结合?这个问题永远在路上。对于成人的教育,不光是学习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感悟精神品格。传统文化的涵养、共产主义的理想、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这些好的品格在历史人物中顺手拈来。此外,也要用谷文昌等当代楷模的例子来印证党的精神的传承。要通过创新形式,把这些优良作风和品格传输给大家,让大家用心去感悟,从而锤炼党性,内化为投身工作实践、履行岗位职责的实际行动。
孔子曾说过:“万事,不过义、利而已”。其实每一个官员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有自己的利益,也会遵循理性的原则,这个理性就是每个人都会追求自己的利益,只要是合法合德的利益,追求都是正当的。因此,党性教育在“义、利”方面,应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突出党性修养,重视党员合理的利益诉求。因为,党史党建也不能离开中华传统文化而独立存在,它是整个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所以有必要将历史讲清楚。
二、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突出党性修养、回到当下
党性教育要真正入脑入心,首先要让学员系统地学习经典著作,其次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和业务学习、能力提高联系在一起,发挥理论解释世界、改造世界的作用,真正触动灵魂,从感动一阵子到影响一辈子。为此,党性教育要做到三点:
一是把学员价值观的引领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引导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与此同时,要以传统文化教育为辅助,以文化人,才能促使学员用“义、利”衡量自己的选择,梳理自己的价值取向。以史为鉴,才能明确现在的位置。
二是加强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执政思路的研究,开设中央精神专题解读课程,为学员及时把握中央政策导向提供理论支持。
三是紧密配合党的各项重点工作、主要活动,把它们引入课堂,以“多途径、渗透式”的教学模式,在各类班次、各种教学活动中突出相关教学内容。比如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章和准则条例学习,组织学员作好党性分析,引导学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等。
2015年12月11-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党校姓党,领导干部到党校学习,主要任务是学习党的理论、接受党性教育。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因此,形成党性教育课程体系,有效改进党性教育方式方法,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涵养党性修养,提高党性教育实效至关重要。
党性与信仰
——学习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有感
方 轻
(中共厦门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教授、博士)
党校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党校是一座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学府,是党员领导干部培训的一个主渠道,是党员党性锻炼的大熔炉。
党校与一般学校的区别何在?党校虽为一个学校,却与一般学校不同。比如说高校。高校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地方,党校则是一个论道传道的地方。因此,党校是一个讲道理的地方,不是一个讲公式、定律或技能的地方。
党校传什么道?传马克思主义之道,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道,传中央精神之道。
为什么党校要坚持论道与传道,要坚持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从属性来看,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属于信仰教育、世界观教育。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我们党始终坚持把信仰教育摆在党员教育的首位。从历史来看,自1933年我党在江西瑞金建立第一所党校以来,党校以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为核心的定位就一直没有变过。从目的来看,我们党办党校目的就是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中央的文件,坚定领导干部的信仰,强化理想信念。如果党校不以对党员干部进行信仰教育为定位,那我们党就没有必要办党校,因为其他各类学校都能够为领导干部提供所需的知识技能等培训。
如何开展信仰教育? 首先,学习理论。要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要学我们党的文件、讲话。只有真学才能真懂,只有真懂才能真信。其次,开展党性教育。理论教育不能代替党性教育。理论教育是党性教育的基石,信仰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首先依靠理论教育。但是,理论教育不能代替党性教育。二者有紧密的联系,但不是完全一回事。学理论,读经典著作,不意味着党性就自然而然强了,加强党性教育是党校的重要任务。
如何开展党性教育? 首先,开展正面引领教育。如讲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和优良传统,讲老一辈革命家的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其次,加强警示教育。如分析典型案例、看警示片、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第三,自我党性分析、党性锻炼。如写党性分析材料、党支部组织生活会。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李 萍
(中共厦门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2015年11月23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重要理论成果”。12月21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首次出现在中央层面的会议上,它的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深远的理论意义。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将30多年的经济发展实践和思想理念,不仅上升到理论层面,同时也上升到学科高度,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的巨大创新,极大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央正式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说明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可以进行系统性阐述了。
回顾30多年来的发展进程,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每前进一步的背后都有政治经济学领域的重大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领域的理论进展及其对中国改革和发展的贡献,主要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概括。
一、 在经济改革方面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确立,推动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取得报酬理论的确立,推动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的确立;公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理论的确立,推动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二、 在经济发展方面
经济发展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这本身就是政治经济学的重大进展。在指导中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发展理论,其中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经济发展方式及其转变理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理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理论,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理论,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所有这些发展理论和新的发展理念,是对我们在推动经济发展中获得的感性认识的升华,是对我们推动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总结。与此同时,它引领和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也开创了经济发展新局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是教条的“本本”,如今,在中国经济建设的实践中产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已经成为指导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理论经济学科,它同时具有应用性特点。例如,政治经济学以现代化建设中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研究经济运行机制、经济体制、宏观经济政策,研究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课题,可以为国家和企业的经济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作出理论贡献。
试论党校教学中贯穿党性教育的五种途径
岳世平
(中共厦门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博士)
中国共产党历来都十分重视党性教育。在新的历史阶段,党在继承革命导师关于党性和党性教育的基本立场观念和方法基础上,根据新的时代特征,赋予了党性和党性教育新内涵,不断创新教育内容与方式,使党性教育又呈现出新的特点,这里有五种途径。
一、将党性教育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及理论之中
理论上的成熟是一个政党成熟的标志,也是一名党员干部成熟的基本标准。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如果没有深厚的理论修养,政治上就不能走向成熟,就不能更加坚定党性观念。党的十八大强调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特别是不久前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又着重指出,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武装的领导干部,不可能成为合格的成熟的领导干部。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党性教育,是着力提高我党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及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抓手。通过理论学习来加强党性教育,这一特点在各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学布局、课程设计和教材建设上不断得到了充分体现。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及理论的学习,使全党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特别是注重应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我党干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现实问题和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学以致用,才能坚定我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及理论教育始终是我们党性教育的核心内容,通过加强理论“入脑、入心”,把党性教育有机融合到干部理论学习之中,既是我们党的一贯成功做法,也是当前党性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将党性教育贯穿于我国的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之中
我们党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这些革命传统都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坚强的党性修养,这些传统都蕴含在一件件党的历史事件中。开展党史学习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形式,也是提高全党思想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央和各地方加大了党史基本著作研究和编撰力度,编撰出版了一系列编年史和专门史。组织、宣传和文献等部门也以各种形式深入开展党史知识的学习和宣传,广泛开展党史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纪念活动,以激发全党不断开拓奋进的豪情与壮志。各级干部教育培训部门也把党史教育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创建、奋斗、建设和执政历史的教学,加强新一代共产党人的党性教育,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历史眼光和对党的深厚情感。通过加强党史教育,以史育人,以史鉴今,运用党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全党,可以说是新时期党性教育的最大亮点。
三、将党性教育贯穿于我国的传统与现实的文化之中
党性教育属于意识形态教育,如何提高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在多元文化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的一大挑战,也是党性教育必须破解的一个重要难题。增强党性教育的科学性,必须创新教育手段和载体,解决好教育形式单调枯燥、难于深入、难于长效、难于巩固的问题。近年来,不少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技术和文艺熏陶作用,不断改革创新,创造出不少更加喜闻乐见、更加富有感染力新的教育形式。开通网络学院,开设红歌、革命歌曲课程,拍摄声情并茂的革命故事片,都是富有时代特征的教育形式。有的革命教育题材甚至通过大力引入明星演员来表演,如革命题材《建国大业》、《忠魂》等,很好地发挥了明星特殊效应,增强了党性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借助丰富多彩的文艺表现形式,通过文化传承和文艺熏陶等潜移默化地开展党性教育,是新时期党性教育的崭新特色。
四、将党性教育贯穿于党校的课堂理论与场景感受的“理性与感性糅合”之中
以往的革命旧址旧居、烈士陵园、革命战争遗址以及历史文物实物等,在党性教育过程中具有一种特殊的“场”效应。位于特定场景下,学习党的历史,感悟革命传统,对于增强党性修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厦门市委党校充分利用党中央在古田会议几年所形成的丰富的革命历史资源,开展现场教学,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有的地方甚至通过模拟,再现当年的革命情景,让学员身临其境,现场体验和感受当年的革命过程,如带领学员赴井冈山干部学院,让学员身穿红军服头戴红军帽 “重走挑粮小道”等,亲身追寻先辈的足迹,感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自不易。这些教学形式都讲党性的理论教育依托于特定的历史场景,发挥其特有的“党性场”效应,把党性教育融入其中,取得显著的效果。
五、将党性教育贯穿于本地方已有的反面警示与先进示范之中
党性教育既需要模范引导,也需要警示提醒。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不断加大警示教育力度,发挥了警示教育在党性教育中的独特作用。一是如我校已建立的廉政教育专题、即将开展的通过建立廉政警示教育基地(文兴路纪委廉政教育基地),并辅助专家点评开展警示教育,起到震慑和防微杜渐的作用,从而达到增强党性的目的。二是在党性教育课程中引入了谷文昌先进典型示范案例,或者通过资料介绍、图片展览、教师点评、现身说法等,通过这种教育方式,一方面把先进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搬上讲坛,或本人亲自讲述示范或宣讲团进行宣传讲解,通过其鲜活事例和先进思想教育人塑造人;另一方面借助典型案例或者警示教育基地等开展警示教育,二者形成“组合拳”,这样,在党性教育方面就能取得综合效应,才能增强党校教学中党性教育的实效性。
关于团队建设的几点感想
林蔚文
(中共厦门市委党校法学教研部副教授)
关于教师团队:法学教研部有良好的团队传统。今年由于杨老师的调任,教师团队模式实现了从“一只狮子领着一群羊”到“一只羊领着一群狮子”的转型。可能从管理学角度,后者的竞争力不如前者。但我们认为,这种比较是基于团队之间博弈背景下的对抗概念。我们在学校里并不需要与谁PK,没有胜负之说,所以更关心如何发挥好我们自己。法学教研部在过去就已形成心照不宣的“传帮带”传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师傅,也都有自己的徒弟。我们现在要借助这个模式,把每个年轻教师都培养成狮子。
关于教学团队:教师团队要转化为教学团队,需要研究如何发挥教师在团队中的作用。在我们目前的教师团队模式下,羊可以将每只狮子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并在他们之间不断传递正能量,使之价值得到最大发挥。法学教研部每个人都有鲜为人知的优秀特质:谢进老师虽然年轻,但非常擅长在短时间内完成突击性的教学任务,善于打硬仗。比如暑假期间我们原来考虑教研室新课备课量太大,与杨老师商量,不打算参加四个全面的招标,但最后还是考虑学校可能对法学教研室有所期待,我们应有积极的态度,这个任务还是让谢进完成,她对集体分配给她的各种冲锋陷阵的任务,总能出色地完成。而明华老师一向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也正因此,她在教学风格上比较内秀,她的能量大量奉献在默默无闻的工作中,比如我们新开发的案例课,融合结构化研讨、论辩式和角色模拟等多种元素,没有章法,我当时只能一边摸索一边尝试。明华不声不响在课前查了很多资料,带着周雨到麦当劳备课,将案例发展的逻辑性画出图,针对学员可能当堂质疑的各种问题发起讨论,为教学团队扫清知识盲区;她还是一个细心的课程策划人,对课堂的设计她可以精确到分钟,这是对我和谢进两人粗线条工作风格的重要弥补。
关于团队组建:无论教师团队还是教学团队,大家都会想到大局意识、协作精神,而这些外在的元素需要内在的价值来支撑,那就是团队成员发自内心的共同目标。志同才有道合,才可能落实具体的任务和执行措施。比如2015年秋季我们的案例课第一次试验,大家都捏着一把汗的。为了确保成功,我们每个人都带着具体任务全员参与,由于学校对教学团队人数的限制,有些老师没有工作量,但也没有人计较这些,大家只关心如何让学员收获,如何用法治理念去改变学员的惯性思维。当然,工作量和激励机制也很重要,但如果团队文化中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就很难彼此支持并共同形成对学员的责任心,也无法享受到并肩作战的成就感,这样的团队只是一盘散沙。
教学团队与教师团队:二者合一是最理想的模式,但是为了学科发展的先行,有时候难免出现分离现象。二者的载体不同,运行模式也会不同。在高校,教学团队以“组装”项目的特点区别于教师团队,其载体是课程而不是院系。为了发挥教学团队的效能,需要去行政化,以课程(以我校实际主要是教学单元)为中心。我们认为这种模式对于党校特点的学科建设可以发挥作用,如我们党校的精品原著导读、党性修养、菜单课等等都是很好的例子,我们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是如何加强以课程为中心的团队建设,比如目前我们在科级班的依法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单元,集结了党建、哲学、公管等教研部的优秀师资,但彼此之间互动不够,希望今后能加强课程逻辑关系的沟通和教学法的共同研究。对于任职班“依法行政”单元新开发的案例课,我们就注意到与紧跟其后的“行政决策”单元的承上启下。尽管我们是不同的处室,但是在学员面前党校是一个整体,我们也愿意响应学校号召“举全校之力”提升教学质量、与大家共同打造教学品牌。
学习2015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精神之感悟
谢 进
(中共厦门市委党校法学教研部讲师、博士)
2015年12月,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上,习总书记对全国党校工作尤其是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殷切的希望。在贯彻学习会议精神的过程中,笔者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有如下感悟:
第一、在党校的教学活动中,要始终牢记“党校姓党”的原则
在2015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提出“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一切教学、科研和办学活动都要坚持党性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路线,做到党的重大理论成果、重大战略部署及时进课堂”。这就要求我们作为党校老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党性理论学习,练好基本功,切实践行“要给别人一杯水,自身先有一桶水”的教学理念,这是“党校姓党”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将“党校姓党”与自身专业知识相融合,将党性理论教育融入党校法学课堂。这需要我们跟踪最新时事,用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诠释学员所关心的热点问题、社会问题,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理论支持与对策建议。
第二、加强本专业以及专业外相关领域的理论学习,结合学校、教研部的学科建设,努力打造自身的研究领域阵地,以科研促教学
一方面,党校授课对象的特点以及党校的教学特点,决定了党校教师在教学专题背后必须有科研支持,否则,授课内容会显得干瘪无味,无法满足学员的需求。而科研则要求教师在某个领域进行持续地、扎实的学习和研究,方可见到一定成效。所以,党校法学教师应从自己的专业和研究方向出发,结合目前法治中国建设时事以及党校教学特点,找到自身的专业定位,打造自身的研究领域阵地,以科研促教学,努力将自己历练成为一名“受人尊重的教授”。
另一方面,当前随着学科分工的细化以及社会问题的复杂化,单凭某个单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很难完满解决学员急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同时,交叉学科领域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情况下,仅凭某一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在分析问题、深挖现象时可能出现只看见“冰山一角”,无法全面地、多方位地剖析问题的现象。所以,在进行专业理论学习时,除了对本专业理论进行研究外,还应适当了解、研究本专业以外相关领域知识,以适应时势和党校教学特点的需求。
第三、充分运用法学学科优势,努力创新教学方式
要提升教学效果,除了要在教学内容方面下功夫,还应在教学方式上下功夫。创新好的教学方式,可以做到与学员教学相长,为教学效果的提升添砖加瓦。事实上,党校教育培训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教学方式。比如,在《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还有专门针对教学方式的规定:“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加大案例教学比重,2015年前省级以上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案例课程占能力培训课程的比例不低于30%”。
我们应结合法学学科特点,在传统教学中多加入案例的讲解、讨论,用以案说法的形式,将抽象的法学理论融化为形象的法治体验,还可以更进一步创新教学方式,开发案例教学模式,使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